天天告百露(出生一百天)的时候,舅舅和舅妈送了一台扭扭车当作百日礼物,等到周岁,天天已经可以跨坐在上面,大人在后面推着,或者通过前面的长带子拉着前行。一转眼又一年。一年里,天天已然学会双脚蹬地,手握方向盘,自由前行驰骋。
请输入图片描述

隔三差五,天天会不定时地跨上扭扭车,在家里的厅堂里自己滑行,其实也就是双脚蹬地滑行,并非扭动方向盘而驱动前行。然而车身很大,堂厅和房间较小,空间不足以任意而行,往往一个冲锋,就得转弯,或停止前行。如果操控不及时,就会撞上门墙,桌椅或者客厅地板的突起处,甚至是走过的我们大人的腿。扭扭车很好,皮实,硕大,等到天天四五周岁的时候,才最合适用来玩耍,这时的天天可以双腿盘起搁在方向盘下方的搁板上,同时身体和双手足够长,自由灵活地扭动方向盘,显然,对于如今两周岁的天天,车的优点,成了缺点;对扭扭车而言,最致命的缺点是,没有刹车,猛烈地冲锋前行后,无法及时停止,如果方向转动不及时,撞击在所难免。

观察过小区里几十台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形态各异的扭扭车,全是没有刹车,我不确定厂家设计的初衷是用于广场或者较为空旷的场地来玩耍,这样可以减少撞击的概率;也不确定是否也有撞击到人的事件发生,想来,撞击也是必然,或者必竟是给幼童玩耍,即使是撞到成人,冲击力有限,伤害倒是谈不上,伤痛必竟在所难免;然而如果撞到幼童,伤害并不能完全避免。

晚饭后,秋雨绵绵凉意渐浓,我们不再如往日一般带天天下楼去小区散步。和父母两人都在一起相伴,是天天每日里最热烈奔放的时候,得意之色肆意流露,玩耍和滑行不经意变得放纵和失控。先是拿来口袋动物园的卡片,扔了一地,我跟着他捡起来,他又甩了一地,几次三番后,被我收藏起来。于是转移玩具,从房间拿出扭扭车,自己跨上,在厅堂蹬腿滑行。几个冲锋后,不小心撞上走过餐厅的妈妈,扭扭车才停止滑行。妈妈痛得大叫,怒斥天天。天天一脸懵逼,接着讪笑,引得妈妈怒不可遏,一个巴掌打在天天屁股,天天大哭;妈妈疼痛继续,命令天天不许哭,无果,被妈妈直接拎进书房,黑灯瞎火里关上了房门。于是哭声瞬间猛烈,震天响起。

这是普通家庭育儿过程中再平常不过的一幕。孩子被打、被罚得莫名其妙;家长发火,意气用事。
不久前两周岁去医院体检和打预防针,医院免费赠送了两本育儿手册,上册从1-2岁,下册从2-3岁。零零碎碎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基本看完。整书的基本思路和我所想不谋而合,对孩子的责罚,要分清主客观,换位思考,以及危险的程度和道德影响来划分。

就天天被打作以下分析:

  • 客观原因
    1.车体大,皮实

2.屋内空间小
3.年龄小,操控不熟练

  • 主观原因
    只有一个,玩耍,人类天性如此
  • 道德风险
    没有无缘无故撞人,没有道德风险,妨碍社会和他人
  • 危害程度
    1.只是撞得疼,无后患或后遗症

2.即使撞到天天自己,也只是对自己长记性,是经验的累积

  • 好处
    科学研究表明,人类的神经元联结点越多,对智力的发展越有利。反过来,运动越多,越有利于神经元结点的形成。神经元的结点形成的表现就是本能的反应,身体的灵敏,对事件的快速反馈。如同一加一等于二,是无需经过大脑去计算。我们学习骑车,开车,或者是一个熟练工人,本质上就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增加大脑神经元的联结点。

对于天天的责罚,妈妈明显是意气用事,主观上的引导不力,立即大怒,天天正当咿呀学语,超过三个字的词就无法表述,真是哑巴吃黄莲,有苦说不出,满腹委曲化成满脸泪花,或者压根儿不知道是委曲,只是不让玩耍扭扭车,或者屁股被打疼,又或者被关进小黑屋吓得更哭。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宽泛的空间,以引导孩子的成长,物质受限经济,而精神心灵的空间却更是难以给予。
整个扭扭车风波大致如此,爸爸试图和妈妈表达这一切,然而疼痛之下,一阵抢白,爸爸也觉得无言以对,抱起天天,抹去满脸泪水,哄。耳畔传来“都是你这样惯则格……”


后续:半小时后,妈妈走过不一小心撞到正在餐桌旁玩耍的天天,脑袋的高度和餐桌持平,这记撞击也着实不轻,刹那间哇哇大哭。整个事情刚好相反,妈妈讪笑,哄天天。 换位思考,如果天天如妈妈一般疼,看到妈妈还在笑,也打妈妈一个巴掌,关进小黑屋,那又作何感想?大人仗着身体、资源和精神的优势,忽略了弱小者的劣势,意气用事有失公允。或许有人会说,孩子不能打父母,当然,这是道德范畴。父母责罚小孩子,天经地义,占着道德高地理所当然,很多时候,借着这顶高帽发泄自己的情绪。从天性来说,首先我们是人,人与人之间,如果并非父母与子女关系,是否就该立即反击?宽容就是宽在无心之举受到伤害或利益损失还能谅解。